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案例 > 心理知识
心理案例

手机:151-0589-0004

邮箱:2606576142@qq.com

地址:东阳市乐园路45号

社交恐怖症心理咨询案例
发布时间:2023-04-23   浏览:1005次 返回

1

来访者,女,27 岁,在校研究生。由于家教过严和“与男性交往不正经”的错误认知导致自己不敢与人交往;影响正常生活已有两年多,症状为社交恐怖症。综合运用森田疗法和系统脱敏法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社交恐怖症,森田疗法,系统脱敏法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来访者,女,27 岁,未婚,某高校在读研究生。出生在北方农村家庭,无家族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家住农村,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从小跟着奶奶生活,上幼儿园时被父母接回家,从小性格内向,怕见人,特别爱面子,争强好胜。“父母对我要求极严甚至苛求,父母动怒起来特别怕。有一次因放学回家晚了,父亲以为在外面贪玩,我还未来得及解释,就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个耳光,瞬间脸上出现红红的手掌印,疼得像火烧似的,至今想起那件事还很害怕。父母很正统、很古板,对我的禁忌很多,不准我和不喜欢学习的孩子玩也不准我和男生交往。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很不正经的,还容易遇上坏人。所以除了学校和家,我很少在外玩耍,从不和男生交往。中学时,见到男女生之间的来往很反感。”

(三)精神状态:

着装整洁,貌龄相称,谈话中总是低着头说话,不敢正视人,偶尔抬头看人,便立即躲闪,并表现局促不安、紧张脸红。明知这种反应是不必要的,但不能克制并因此而感到痛苦,迫切希望治疗。

(四)身体状态:

自幼体健,未患过严重疾病,但上班后害怕与人交流,怕别人注视自己,与人讲话紧张,伴心慌、脸红、气促,好像全身发抖;自己单独时候无任何反应。

(五)社会功能:

不敢与人交往,说话时紧张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上班时注意力不集中,以至影响工作和人际关系,回避社交场合,产生辞职的想法。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一)主述:

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正视别人,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不自然的表情,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二)个人陈述:

在校独来独往,一心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虽然看到其他同学有说有笑,心理羡慕,但因为学习成绩好,心理没太在意,直到两年前本科毕业参加工作,才发现自己在单位根本无法与周围人交流。为了逃避这种情况,努力学习考上了研究生,但上了研究生以后,这个问题依然存在,见了陌生人依然很紧张,自己已经 27 岁,觉得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研究生毕业后又要工作,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苦恼前来咨询。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父母反映:来访者从小个性内向,孤僻,不和群,对人事敏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对老师害怕,学习很用功,周围的亲戚及外人经常夸奖她。

求助者姐姐反映:来访者父母对其有些过度关爱,父亲有时对求助者比较严厉。求助者平时说话声音小,怕见陌生人。

四、心理测验结果

(1)SAS 量表测试结果标准分 65 分:提示焦虑症状显著(中度焦虑);

(2)SDS 量表测试结果标准分 55 分:抑郁症状不明显(轻度抑郁);

(3)做 SCL-90 自评量表:结果显示:躯体化 1.6、强迫症 2.1、人际关系敏感 1.9、抑郁 1.7、焦虑 2.2、恐怖 3.1、其它 1.2。

由上看出:来访者最显著的是恐怖因子分值高,其次是焦虑、强迫因子分值较高。

五、诊断

(一)诊断结果

非精神疾病。属神经症类中的社交恐怖症。

(二)诊断依据

病程两年以上评 3 分;自己深感精神痛苦无法摆脱评 2 分;妨碍了正常的生活,回避社交场合评 2 分;根据许又新神经症诊断评分,总分大于 6 分,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三)鉴别诊断

本案例应与精神病相鉴别:(求助者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与焦虑性神经症鉴别(求助者形成恐怖症的焦虑是特定的物体或处境所产生的,为了减轻焦虑有回避行为,而焦虑症的焦虑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与强迫性神经症鉴别:

(强迫症是对来自自身的某种思想、观念或行为不克制地去想、去做;而恐怖症所害怕的客体和处境是来自外界的)。

(四)病因分析 1、生物性原因:

该求助者经检查,躯体无异常。

2、社会性原因:

家庭教养严厉。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同男孩交往不正经”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和错误认知,以至于不敢和异性交往,逐渐发展到不敢与人交往,出现内容泛化。

成长中同男孩交往是不正经的错误观念和认知: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童年事件一直困扰着自己,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在求助者的个性特征中有追求完美,性格内向、孤僻、敏感的特征。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在明确了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后,共同商定了咨询目标。

(一)确定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改变“同男性交往是不正经的”错误观念和认知;改善当前与人交往时的紧张局面,可以面对面交流 20 分钟;降低焦虑、抑郁情绪到中国常模以下。

(2)长远目标:能够主动与人接触交谈。

(3)最终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我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主要的咨询原理及方法 1、森田疗法的基本原理

森田疗法是由日本精神病学家森田正马上创立的,是以治疗神经症为特点的心理治疗。该理论简单地说是一种素质论,该理论认为,具有这种素质的人对自己的心身过分地担心,在某种情况下,求助者把任何人都常有的感受、情绪、想法过分地认为是病态。因此,主观上渐渐地构成病:神经质的人“生的欲望”过分强烈,对死及疾病过分的恐怖,两者对立则死的恐怖便会占优势,成为引起神经质病态的根源;又因心理机制---精神交互作用和思想矛盾,使求助者的注意更加集中并逐渐固定,从而形成疾病症状。因此,求助者的思想矛盾是促使精神交互作用发生、持续下去的动力学机制,这在神经质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治疗的关键是帮助求助者理解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原理。

2、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创建的,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怖和焦虑。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训练取代焦虑。第一步,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第二步,把引起焦虑的情境划分等级;第三步,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练习。经反复练习,求助者对过去引起焦虑的情境逐渐脱敏。

七、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分四个阶段

1.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认知领悟阶段

3.行为训练阶段

4.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来说按如下步骤实施:

第一步:认真倾听,获取详细资料,有效宣泄来访者积压以久的困惑或情绪。采用摄入式谈话法,进一步了解来访者个人基本情况、个人成长资料、个人的健康状况、家庭健康状况、对家庭成员的看法、与周围同学相处的情况。根据求助者的言谈举止、情绪状态、理解力、感悟力等等,搞清楚来访者心理发生的时间、痛苦程度。通过倾听,不但再

次获取有利咨询的多种信息,更重要的是让来访者的困惑焦虑情绪得到一次宣泄。

第二步: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咨询关系。

只有让来访者与咨询师彼此互相信任,来访者才能在咨询师提供的心理辅导方法指导下,加强不良思想行为的训练与纠正,从而使来访者有效放弃错误的认知观念,重新建立起正确的认知系统。

第三步:让来访者明白自己产生对人的害怕及恐怖等心理问题的原因。要让来访者知道,自己之所以不敢和陌生人交往是因为自己错误的认知导致。

第四步:在了解问题原因后,像来访者讲解森田疗法的原理,并开始用系统脱敏法来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在此阶段主要让来访者了解森田疗法的原理,让来访者学会放松技巧,把来访者的焦虑等级分为五个阶段。进行系统脱敏。

第五步:了解来访者近期的人际交往情况,给来访者一些交往上的建议。建议找两位关系较好的女同学了解她们对自己在与人交往中的反应,如脸红、发抖、目光恍惚等“不自然呢”状态是否确实。目的是让她通过调查,克服“想象观众”的作用。

第六步:通过一段时间的感悟,设置专门的场景,鼓励来访者大胆参加人际交往,主要是让来访者大胆参加集体活动。

第七步:建议来访者的父母给来访者建构一个民主的家庭环境,理解来访者的痛苦,给予其关心,帮助求助者摆脱精神上的痛苦。

第八步:来访者自述错误认知和观念已经改变,认识到与男性接触是很正常的交往,与人相处、谈话时不再紧张,继续坚持放松训练,执行逐步扩大与人交往的范围。

八、咨询评估效果

来访者自述“同男性交往不正经”的错误认知和观念已经改变,认识到与男性交往是很正常的交往,与人相处、谈话时不再紧张,能将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学习工作上,工作效率有所提高,这与咨询所观察的效果相符,已达到预期目标;做 SAS 量表(标准为 42

做 SDS 量表(标准分为 45 分);做 SCL-90 自评量表,结果显示:躯体化 0.8、强迫症 1.5、人际关系敏感 0.8、抑郁 1.5、焦虑 1.6、恐怖 1.6、其他 0.7 由量表分数可看出已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

九、总结

社交恐怖症之所以是后天形成的,也就在于社交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一方面固然需要通过人际交往掌握社交技巧,以扩大社交面,一方面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发展,才可能进行人际交往,因此,社交恐怖症实际上是人格发展过程中,尤其是青少年难以避免的。不过,还是个人人格发展的不健全才导致了习惯性的社交恐怖,从而形成社交恐怖症,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治疗上应以心理咨询为主,如森田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同时强调增强自信、参加集体活动是战胜社交恐怖的关键。